黃石公園之相機設備使用與補給分享
2010年7月
有了大堤頓公園拍動物的經驗,史大的相機隨時都在待機狀態,並且擺在駕駛座旁的中央扶手隨時準備掏相機(要快、要狠、要準),深怕錯過任何一刻(用攝影機不就好了)
這次史大相機包配備了17— 85m m和70— 200m m兩隻鏡頭
在風景區可用17— 85m m中短鏡頭,可拍人及風景(可惜中途掛點),
因為大多數的動物都在車道兩旁出現(登山步道沒走過不知道),
一上車就換成70-- -200m m(史大覺得有點太短) ,
如果用100— 400m m來拍動物剛好,
相機鏡頭補給要充足,鏡頭也有壞掉的風險
出發前史大思索著是否要買50mm定焦鏡(預算不足沒買),
50mm剛好替代卦點的17 -85mm ,那璀璨的溫泉池,用定焦鏡頭色彩一定更加豔麗
史大第一次全程用最大的RAW格式拍照每張15M ,也有帶筆電和2片8G CF卡,史大以為60G 很OK,哪有拍那麼多
沒想到風景美到手指停不住,在黃石第2天晚上就發現筆電容量不夠,
光一頭熊出沒,至少15張-20張,
有時相機會拿不穩,照片會模糊,多拍較保險。
RAW格式後製範圍較大相對的記憶體也被吃掉很多
要省記憶體空間也只要調到最小的RAW格式( 3M ),不得已才用JPEG格式
(先說明po在格子的都是沒調的)
回台灣後史大整理照片時,有幾張照片太暗,順便練習利用DPP軟體調整(這就是數位的好處,後製無爛鏡,)
總之記得多帶顆行動硬碟(方便又放心)雖然RAW格式很佔記憶體,一旦將滿滿的回憶都搬回家時,這樣就沒有遺憾了
電池方面,史大每天都將兩顆電池充滿電並有帶車充備用,每天600張RAW兩顆鋰電池剛剛好,有電池手把最好啦(但是很重壓)!
還有腳架,下車時必帶不要心存僥倖
史大的70-- -200m m沒有IS(防手震功能),腳架剛好代替IS
黃石公園的天然地形,噴泉、溫泉、地熱、瀑布、小溪,都很適合
能拍這麼多美照
老爺、老婆最辛苦了,都是老婆背日用品和糧食
還有老爺也很辛苦,顧前顧後,把兩位公主捧在手心裡,有你們真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