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.6.19
球球星期五回家,用小媳婦的口氣說:「我們老師說星期六或星期日去坐火車,星期一拿車票給老師,就可以換一個氣球棒。我們可以去坐火車嗎?你們商量看看好嗎」口氣之溫柔、手段之柔軟,真是前所未見。
我趕緊打開親子連絡簿瞧瞧,原來是課程上提到「友誼列車」,什麼是「友誼列車」?我沒聽過,跟真的火車有啥關係,我也不知道,只知道拿車票可以換氣球棒。
看在球球那懇求的語氣上,我們便踏上了一段為了得到氣球棒的火車之旅。
我們選擇了鐵路支線集集線作為搭乘的路段,想說從集集搭到水里,雖然只有小小一段,也是搭火車呀!而且到水里還可以吃好吃的肉圓,就這樣吧!
車子從中二高的名間交流道下,就看到指標「濁水車站」,其實我們聽都沒聽過,只是覺得離交流道近就好了。車子開進這個純樸的小鎮,看到悠靜有味的車站,覺得找對地方了,問了車站唯一工作的人員火車時刻及票價,居然得到這樣的答案:「集集到車埕的隧道在整修,從濁水往車埕方向只有到龍泉這一站。」龍泉這個地名,也是沒聽過,反正坐一站也算搭火車,目的地不重要,有車票可以氣球棒就好了。
球球興奮的從站長手中接過車票,
露出小小興奮的笑容。
這個小車站真的很像大愛拍五十年代的車站,走過月台只要直接跨過鐵軌即可,沒有都市車站的喧嘩,只有一股悠閒緩慢的氣氛在空氣中彌漫。
車站後方向是早期的鐵路員工宿舍,整理得相當有味道,枕木構築而誠的圍牆,訴說著火車的歲月。
看到火車慢慢行駛來,小朋友停止了嘻笑追逐,專心的看著火車入站。
上了火車,吸引小孩的是透過火車車窗快速移動的風景。
老公原本想的是搭乘早期的平快車,沒有空調,只有在天花板懸掛著不停動的電風扇,還有從窗戶不斷傳來火車行進時所發出的巨大聲響。
看到如此舒適的火車,老公露出小小的失望,我卻大大的鬆了一口氣,還好有冷氣呀!否則這種大熱天還得吹著暖暖的風,會不會太辛苦了呀!?
經過約八分鐘、四點八公里的跋涉,我們來到「龍泉」這個小站。
如果說「濁水」是小站,那「龍泉」就是迷你小站,小到沒有車站,只有月台,沒有站長,只有一堆表格貼在牆壁上自己看;小到沒有售票口,只能先上車後補票。
因為之後的隧道在整修,所以火車就停在這裡休息,有沒有看到列車長正在吃便當啊!
我看了看時刻表,約等一個小時後才有火車回濁水,就在旁邊找間咖啡店吃個簡餐,吃完後踱步到車站,一看,火車怎麼不見了,原來是我這個糊塗老媽記錯時間,只能再等一個小時。可是這個小鎮真的很小,要逛也真的不知從何逛起,當地人建議我們搭公車回去比較快,所以我們遵從當地人的意見,跨過鐵軌去搭客運,終於回到濁水車站取車。
阿球啊!為了這個氣球棒,我們全家可是很用心的陪你完成這個回家功課,你長大後要記得喔!